生命礼仪

[QA]丧葬礼俗的禁忌?

丧葬礼俗的禁忌?因「相似律」而产生的禁忌

1. 忌衣服反穿。
2. 忌全身穿白或黑或蓝:它们是居丧期间一种服装,故平时忌穿。
3. 忌戴白帽或以纯白毛巾裹头。
4. 女子忌以纯白、绿、黄、黑或进四麻布颜色之物为发饰。
5. 忌在大厅睡觉而脚朝外:因停柩时,事采角外头内之姿势,表示他要走了。
6. 忌将斗笠抛在屋顶。
7. 平时忌撕门帘纸:只有遇到丧事才会撕除。
8. 忌将大厅门扉关一半:有丧之家门扉关一半。
9. 忌用竹扫帚扫大厅:用竹扫帚扫大厅,是出殡日移柩出厅后,用它来扫除晦气。
10. 扫地时忌由屋内往屋外扫:出殡日移柩出厅后,由屋内往外扫,谓之「扫除晦气」。
11. 忌吃饭时将竹筷直插入饭中:这是拜死人的脚尾饭的做法。
12. 忌送人年糕:只有居丧之家,过年时亲友才会送他年糕。
13. 忌送人成串的咸粽: 一般性馈赠为散装,只有居丧之家,端午节时亲友会送他成串的咸粽。
14. 忌以毛巾送人:丧家答谢朋友之奠仪适用毛巾。
15. 忌将桶盘横的端上桌。
16. 办喜事忌用白馒头咸稀饭请客:皆为丧事所用。
17. 忌用黑糖煮面线吃:黑糖煮面线,俗称「乌面线」,专供丧事套衫的孝男食用以禳邪。
18. 忌说「捧饭」:是丧事专有名词。
19. 忌将信封折角、忌用全白信封:皆为讣闻所用,恐引起误解。
20. 棺材店老板、乌头道士行经门口忌请他近来坐:以免引来歹彩头。
21. 忌用奇数碗祀神请客:喜世忌奇用双,喜欢成双成对。
22. 祭祀烧香忌用两枝:丧事之通力忌双用单,但大多数地区对新王烧香却采用两枝。
23. 年节祭祖所烧银纸忌用小银:小银用于人初终之烧脚尾钱、做七、百日、祭墓以及其他神格较低的鬼等。
24. 忌未搭棚寮而露天请客:一切喜事请客皆搭棚寮,只有丧事一切从简才贿赂天请客,且未搭棚寮也容易引起误会。

因「接触律」而产生的禁忌:
1. 忌行路时看道旁凶死之尸体:凶死者魂力强,恐被冲煞。
2. 行路忌与出殡队伍正面相遇,迎亲队伍尤忌:小孩或流年不利者,恐有犯煞之虞,新娘恐吉凶相冲,再者恐看了会有「歹彩头」。
3. 忌小孩对着别人的灵柩、灵堂、坟墓用手去指:恐因不敬而引起不祥或犯煞。

为什么会有丧葬?

生与死,是人生的两件大事,尤其「死」是人生的终点,所以一般习俗特别重视,因而制定丧礼,谓「人死为大,葬之以礼」,作为后世办理葬事的准绳。

   
魏晋之后,释道盛行,天堂地狱之说,遂为一般人士所相信,于是丧礼遂有僧道点缀其间,成为流传至今日的丧葬习俗。此外,基督教传入后,教徒之丧式与民间习俗稍有不同,尤其台湾地区,近年来科学日益发达,人民生活逐步入工商业社会构造,与从前农业社会时代的生活形态,有很多不同,人们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亦随着时代的演变,逐渐在改变,旧时的丧葬习俗,也在无形之中,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简化或略有改变。

台湾人对死亡的观念是灵魂不灭,认为人就是肉体灵魂的结合,当人死后,肉体归于土,灵魂却离开身体求存宇宙之间,同时灵魂对其子孙会加以保护,因此生前,子孙要尽孝,死后,子孙要祭祀。由于认为灵魂永远不灭,所以子孙在生前要尽孝,死后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将遗骸入棺,并穿着丧服,表示悲哀,家有丧事,不得举行婚礼或宴会。

丧礼、出殡过后不仅要服丧三年,在每年的「年节」即五月五日、七月十五日、九月九日、十二月三十日及亡者忌日,都要祭祀牌位。论语中有一章是这样写的:「生,事之以礼,死,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,孝子之事亲也,有三道焉,生则养,没则丧,丧举则祭,养则观其顾也,丧则观其哀也,祭则观其敬。」,就是要我们在长辈生前尽孝,死后着丧服祭祝他。

这种丧礼的礼制是以周朝的礼仪作根本,也就是儒教的礼,其后台湾又加以道教、佛教、阴阳家、地理师等学说混合而为一种特别的礼俗。

古时农业社会,生活步调缓慢,故许多生命礼俗,以一件件琐碎做来,但今日工商社会,一切讲求时效,以上这些习俗也就简略多了,所谓「简单、隆重」即可,避免繁复奢华是当今处世之道。
 
 
 
后有什么仪节跟注意事项?
 1.拜饭:至满七除灵,去灵桌,将新亡魂香位(香火袋)及香炉供奉在祖先牌位之侧,改为初一、十五奉饭至百日,也有到对年(或至合炉止)事死如事生,以尽孝道。

   
2.清气灵:奠礼前将满七作完至出殡除服后,即称为作清气灵。庙宇婚丧喜庆-百日后即可如常进行、或礼到人不到。

3.合炉以前,过年不可做「甜粿」(年糕) ,只许做「菜头粿」(萝葡糕);端午及中元亦不可绑「粽」,尤其不可做「红龟」。由亲友、出嫁女等送之,丧家须以豆仔或味素等物答之,称「压孝」。

4.新亡者未与祖先合祀,凡逢年节,须提前一日为亡人过节,祭拜之时间比照祖先祭拜,祖先拜中午则新亡即于前一日中午拜之,如清明、端午等,祖先拜黄昏,则新亡即于前一日黄昏拜之,如除夕、元宵等。

5.祭祖时节:元旦(元宵)、三月节(清明)、端午、中元、重阳、冬至、除夕七节则为各地之所同。

6.新坟完坟后三年内要「培墓」:子孙须要备酒肴、三牲五果祭拜,第一年开墓头要在清明前择一日,第二年在清明当天,第三年在清明后择一天。此后每年在清明前后率子孙带水果墓纸去扫墓物品:三牲乙付、杯三只、酒一瓶、小红烛二对、香一束、花二对、水果数样、五味碗一套、寿金、大银、墓纸、鞭炮一串、打火机、筷一双、芋头、熟鸭蛋、红圆十二粒、粄粿、红龟粿、水一些(浇草用)等(火化晋塔者亦同,但墓纸、鞭炮可省,或可依地区习俗增删)整理墓园:备镰刀、铡刀、手套,阖家子孙整理墓园祭拜后挂好墓纸(鼎厝顶,也表示翻修屋顶),将芋头与熟蛋之皮剥掉,丢在墓龟上,扫墓达慎终追远的目的,让子孙追思祖德,以维伦理教化的功能。

7.新忌:即「逝世」后第二次逝世纪念日,亦即合炉后第一次做忌日,此后年年此日做忌日,当日晨间先点香禀告,中午于祖先牌位前以酒肴拜之。

 
 
 
 怎样成为生命礼仪师?
 生命礼仪师,指的是具备专业殡葬礼俗知识及文化素养,在处理丧仪过程中,提供专业服务及谘询。

而生命礼仪师的职责如下:
(1) 从临终前的关怀到死亡后的接体。
(2)与丧家协商整个丧礼、告别式的安排,包括参与丧事人员的决定,入殓、出殡时间的选定,讣文的设计印制,灵、礼堂的布置,仪式的选择,葬法的决定,埋葬地点的选定,价格的估算与收取,社会资源的寻求等等。
(3) 在告别式、丧礼完成之后,还继续提供作七、作旬、作百日、作对年、作三年的服务,以及家属的悲伤辅导。
与殡葬业有关的职业有哪些:
殓葬人员、遗体防腐人员、遗体化妆员、丧礼司仪、生命礼仪师、焚化人员、捡骨人员(捡骨师)、宠物殓葬员、墓园管理员、墓地泥水。
 
 
 
请问葬仪社工作内容?
   
协助丧家向法官(意外事故)医师请求开立死亡证明,大体移送(冰存),棺木选择(土葬,水葬和火葬均不同)、协助丧家考虑丧礼内容、告别式形式、在何处出殡、礼堂大小、纳骨塔、孝服的选择、讣闻及祭文内容、丧家提供相片<遗照>处理、灵堂摆设、司仪挑选及丧礼祭祀程序处理、移灵敏车辆准备、骨灰罐、安奉日期选择、安座风水座向考量等。


返回